说起康熙皇帝的儿子,大家脑海里第一反应往往就是“九子夺嫡”里那些打得你死我活的兄弟,像四阿哥胤禛、八阿哥胤禩、十四阿哥胤禵,这些名字都响亮得很。但今天咱们聊的,不是他们,而是康熙第十二个儿子胤祹,一个不那么显眼,却活得最长的兄弟。
胤祹活了79岁,这在康熙的儿子中绝对算长寿。而且他还掌着兵权,但就是没掺和那场“九子夺嫡”的混战。更有意思的是,到了乾隆年间他70岁了,依然被重用,可见这人生道路挺特别的。
他出生在康熙二十四年(1685年),母亲是定妃万琉哈氏。说起万琉哈氏,她其实出身很低,蒙古正白旗包衣,差不多是清廷的家奴身份。14岁进宫后,也一直没什么存在感。直到24岁那年,康熙皇帝才对她特别宠幸一回,正是这一回,让她怀上了胤祹。说实话,这在后宫那么大鱼塘里怀上孩子,算是蛮幸运了。
胤祹出生后,家境挺寒酸的。毕竟母亲地位低,缺少靠山,他自然没有享受到那些有后台兄弟的待遇。不过运气好,很快胤祹被送给苏麻喇姑带养。你可能不太熟悉她,这可不是普通人,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贴身丫鬟,也曾是小康熙的启蒙老师,见多识广,地位相当不俗。胤祹托在她手上,可以说真是撞上了大运。
苏麻喇姑对胤祹影响很大。她是一位低调又稳重的老人,经历了清朝从入关到稳定的大风大浪。她教胤祹别去掺和宫内那些争斗,仅仅要他心态淡定,别惹麻烦。放到宫里这个满是明争暗斗的环境,这话听起来简单,可真正能做到就难了。胤祹从小身边有人这样开导,自然养出了稳健的小性格,这后来帮了他不少忙。
说回胤祹妈妈万琉哈氏,她虽然出身低,但也挺长寿,一直活到雍正年间才去。康熙四十八年(1709年)封了她为定妃,算是有了点光彩。但对胤祹来说,妈妈这点背景根本帮不上多少。像四阿哥胤禛背后有德妃,八阿哥胤禩有良妃撑腰,胤祹没这么幸运,他完全靠自己和苏麻喇姑教的功课,在宫里夹缝中求生存。
胤祹长大后,康熙皇帝倒是没吝啬,把他放到手里有真东西,1707年,也就是他23岁那年,就当了镶黄旗满洲都统。这职位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毕竟满洲八旗是清军主力,都统手握兵权,是真正能调兵遣将的人物。那时候康熙的儿子们内心的“争皇位”火药味越来越重,九子夺嫡的戏码也开始爆发。
说白了,九子夺嫡就是康熙几个儿子为了当皇帝,明争暗斗,弄得宫廷乌烟瘴气。大阿哥胤禔、二阿哥胤礽、三阿哥胤祉、四阿哥胤禛、八阿哥胤禩、九阿哥胤禟、十阿哥胤誐、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,都在里面掺和,谁也不让谁好过。他们不光靠武力,还拉帮结派、搞阴招,八阿哥胤禩那阵子更是声势浩大。康熙看这个架势,头疼得够呛,最后两次废太子胤礽,皇位争夺变得更乱。
正常来说,胤祹手里握兵权,说话也重,可他倒好,完全没参加这场“争皇位”的战争,像影子一样存在,连站队的影子都没有。怎么回事儿呢?
第一,妈妈地位太低,没有后台撑腰。能活跃皇子背后都有一大帮“娘家人”,胤祹呢,没靠山,拿啥拼?第二,是苏麻喇姑上下了大功夫,她告诉胤祹,皇位不是谁想抢就抢得到,没成就完蛋,干脆别瞎折腾。胤祹明显听进去了,觉得这官司不沾更划算。
还有一点,胤祹性格就安分。他没四阿哥那么擅长拉关系,也没十四阿哥那么有野心,就是个脚踏实地的人。康熙晚年让他干过不少活,比如主持皇后的丧礼,做得妥妥贴贴,没出事儿。这些事不大,却表明康熙挺信任他。
所以胤祹选择在夺嫡大战里保持中立,既不帮四阿哥,也不靠八阿哥这边,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。这个招数还真让他躲过了不少麻烦和灾难。
1722年,康熙去世,四阿哥胤禛登基成了雍正皇帝。雍正上台后,对兄弟的手段狠得很。八阿哥胤禩被整得痛不欲生,九阿哥胤禟被干掉,十四阿哥胤禵被软禁,大阿哥胤禔也早早被关进去了。可胤祹就完全没被盯上,反而还得到了体面的对待。
1723年,胤祹被封为履郡王,这在皇室里是挺高的大哥身份,说明雍正对他没敌意。那时胤祹38岁,终于在朝中有了正经地位。不过好景不长,1726年,他因为一点小过错,被降为贝子。具体犯了啥毛病,史书没细说,估计也没啥大问题,就是办事不小心,碰到雍正的雷。你知道,雍正脾气怪,对兄弟管得紧,胤祹能没被灭口已经不错了。
降级没多久,1729年胤祹又被恢复成履郡王了。这一回升回去,应该是雍正稍微缓和了之前的高压政策。胤祹这种没威胁的人,释怀了自然就重用。升升降降,看似风光不大,但说明他在雍正朝过得相对平稳。
雍正这十几年,胤祹没搞什么特别大的动作。不像十三阿哥胤祥那样活跃,倒也没像那些倒霉兄弟被陷害,就这样小心又安稳地过日子。这和他康熙年间的靠谱、低调风格一脉相承,不惹事自然没人惹他。
1735年,雍正去世,乾隆继位。胤祹此时五十岁了,应该算不上年轻,但乾隆朝却给了他新机会。1736年,他被封为履亲王,这比原来的郡王更高一阶,说明乾隆很看中他,可能觉得这位叔叔靠谱、老实,能信得过。
更厉害的是,1755年,胤祹70岁高龄时,被任命为宗人府宗正。宗人府就是管皇室家族事务的大管家,宗正是头儿,职位相当高。古代七十岁能干这么事儿,得有多硬朗啊!乾隆既聪明又现实,找了个没心机、经验丰富的长辈顶这个岗位,稳妥得很。
胤祹能被乾隆这么用,也是因为他一直以来的作风。不争不抢,没啥包袱,乾隆用他不用担心他闹事。而且胤祹活过康熙、雍正两朝,算是皇室里的“老牌”,处理宗室事务经验足,威望也够。
胤祹的晚年平静得很。没野心也没敌人,生活没啥大风波。1763年,胤祹走了,享年79岁。在康熙皇子里,这年龄可以说是奇迹——八阿哥胤禩48岁去世,九阿哥胤禟38岁,十四阿哥胤禵也就56岁,胤祹能活这么长,绝对是家族里寿星。
为什么胤祹那么长寿?一方面他妈万琉哈氏也活了好几年,基因不错。另一方面,他心态很平和,不争不抢,心理负担小,活得轻松。另外,他远离政治风暴,躲过了那些杀身之祸。
胤祹死后,获得了“懿”这个谥号,完整称呼是“履懿亲王”。“懿”字含义是美德和善良,挺符合他一辈子的生活。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功绩,也没有污点,就这么踏实过了一辈子。
回头想想胤祹这人,挺有趣。他没有显赫的母亲,没有强大后台,却被苏麻喇姑带大,掌握兵权却不卷入争斗,雍正朝降过官却没大碍,最终乾隆朝又被重用,活到79岁成家中寿星。
他的生存法则,挺接地气的。说白了就是别抱不切实际的野心,认清自己的位置,稳稳当当地做好自己的事。皇宫这战场,抢风头的往往结局惨,像八阿哥胤禩一时风光,后面没落得惨不忍睹。胤祹正好相反,不张扬不出头,反而活得最久、最安稳。
当然,这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得顺。胤祹活得好,离不开他的性格、教育和运气。换个人,可能早就忍不住跳出来争一把了。胤祹这么做,是用行动告诉咱们,有时候“躺平”也是种智慧。
所以,胤祹这辈子没啥传奇,只是活得低调、踏实,这种过活方式其实蛮值得我们细细咂摸,你觉得呢?
久联优配-手机炒股配资软件-配资股票配资平台一流-郑州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